找到相关内容28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徹見如來的第一步

    上述的認識過程,就難怪他無法如實知見五蘊,也免不了要有無盡的自欺和自我妄執,這就是佛法上要我們對付的第一個死結-我見。有這種我見,人就會自我本位,見樹不見  林,到處攀緣繫著,或進而家庭本位、國族本位...,才不會像一般人「取諸境界,心便計著」地顛倒妄想,此顛倒妄想源自對自我的欺騙,一旦能離開以自欺為本質的顛倒妄想,就能做到雜阿含經一再說的:「不取、不住(著)、不計我」,簡單地說,就是「無我」。既已無我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35940318.html
  • 彻见如来的第一步

    上述的认识过程,就难怪他无法如实知见五蕴,也免不了要有无尽的自欺和自我妄执,这就是佛法上要我们对付的第一个死结-我见。有这种我见,人就会自我本位,见树不见  林,到处攀缘系著,或进而家庭本位、国族本位...,才不会像一般人“取诸境界,心便计著”地颠倒妄想,此颠倒妄想源自对自我的欺骗,一旦能离开以自欺为本质的颠倒妄想,就能做到杂阿含经一再说的:“不取、不住(著)、不计我”,简单地说,就是“无我”。既已无我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54240449.html
  • 信愿行证──修行成佛的四个指标

    ─多即是一,一即是多;现象有多,本质是一,这很接近本体哲学概念,但他比本体哲学更精细,已到了自他不二,完全不分别、不执著的心态。现象界种种差别,来自我们的执著心,如果不执著自我本位,不以自己的好恶心去...佛性,就像衣领中藏珠似的,藏在我们的身体中,佛性也就是我们生命的核心。   我们从一出生就进入了二元的生活领域,根尘相对,加上六识如胶似漆的纠缠不清,分别不息,于是迷失了真实的自我,把本有的佛性给埋没...

    耕云先生

    安祥禅|禅宗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10/16513918331.html
  • 作吉祥事离恐怖

    在那边酿积:注释(4)体、物、事。体是什么呢?自己的主体,即自我本位的主体。物呢?就是所有的物质,当然也包括种种的权位在里面。“事”呢,就种种的人事。世间上的英雄人物是个什么样的情况唷?说以自我为主体...品质,这样子就要为自我争取种种的财富,可是财富积得越多就被这个财困住了。我们中国人造字有的地方很有启示的意义,譬如说“囿”,就是一个框框中间是个“有”;说你把自己的东西永远看成自己的,就等于自己包围了...

    仁俊法师

    |烦恼|恐怖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6/12565725325.html
  • 信愿行证──修行成佛的四个指针

    ;现象有多,本质是一,这很接近本体哲学的概念,但它比本体哲学更精细,已到了自他不二,完全不分别、不执著的心态。现象界种种差别,来自我们的执著心,如果不执著自我本位,不以自己的好恶心去衡量外在的一切事物...不清,分别不息,于是迷失了真实的自我,把本有的佛性给埋没了。我们学佛,一定要相信自己有佛性,如果不相信自己有佛性,我们还学什么佛呢?  佛在法华会上告诉大众:只有一乘是真,余二皆方便……结果法华会上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30342885.html
  • 禅学与哲学

    学派的看法,则这种欲望简直就成了生命的底里。在弗洛伊德等人看来,人是由力比多所驱使的一部机器,而其控制原则是将力比多兴奋保持在最小必需量。自我本位的人,同他人相关只是为了满足本能欲望的需要。如此看来,&...也就是说,分别智的产生,导致了“本来面目”的失落。   从认识的发展过程来看,人与自然在开始时是处于原初的和谐中。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,意识发展的第一阶段开始产生。在《旧约》...

    不详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84346376.html
  • 禅宗诗歌的终极关怀

    等人看来,人是由力比多所驱使的一部机器,而其控制原则是将力比多兴奋保持在最小必需量。自我本位的人,同他人相关只是为了满足本能欲望的需要。如此看来,“本来面目”要在这五光十色充满诱惑的世界中保持一份清纯...失落。 从认识的发展过程来看,人与自然在开始时是处于原初的和谐中。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,意识发展的第一阶段开始产生。在《旧约》故事中,人在伊甸园中,是处在与自然处于未分的合一状态,没有意识,没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22946902.html
  • 论禅宗所谓的“本来面目”

    而有欲,对于芸芸众生来说,欲是一种顽固地要求满足的力量。依照精神分析学派的看法,欲是生命的底里。就弗洛伊德等人看来,人是由力比多所驱使的一个机器,而其控制原则是将力比多兴奋保持最小必需量。自我本位的人...,没有知识的介入,人与感知对象之间没有纤毫隔阂,直观地反映感知对象。但是,当我们的自我意识觉醒后,个人从大自然中分离出来,山水与人不再是手足一体的关系,山水成了独立于我之外的一个客体,一个被观察、利用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11750907.html
  • 妙云集导读(十九)佛在人间(一)

    无我而言,不能自我本位,我慢增长而贬低别人,形成阶级上的不平等;因为无我——自我的爱染完全放舍,自受用处,就是不会因自己烦恼之奴役,而使身心不得自在;对外表现或是与别人相处,也不会因抬高自己,而使别人...

    昭慧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4668484.html
  • 佛教生命伦理学之研究方法论

    ”、“利己”的强烈心态;且依“缘起”法则而言,众生所知、所遇、所习、所学的因缘不同,导致其根性意乐有别,这就是带有个别差异的众生性。利己主义确实反应了“自我本位”的众生性,强大的“我爱”与“我所爱”(... 依“缘起”法则而流转世间的有情,不但有感知能力,而且本能地以自我为中心,在情感方面有炽烈的“我爱”,理智偏执而有牢固的“我见”,意志则永远极度重视自己而流露“我慢”,由是而产生强烈的趋生畏死,趋乐避...

    昭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03839327.html